軍部地段 W.D.L.(War Department Lot)1857年 至 1964年
英國陸軍部從 1857年 至 1964年 為止,負責管理英國陸軍的部門。1964年與海軍及空軍重組成 英國國防部 ( Ministry of Defence )。英國陸軍部 ( 於 1906年落成 )也是原陸軍部所在的建築物名稱。它位於白廳和近衛騎兵大道的交接處,位於倫敦市中心。
從1860年《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今界限街以南)及 1898年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借新界,香港殖民地政府 於九龍及新界進行城市規劃及發展。 當時陸軍部在域多利駐地(現在金鐘一帶)及 九龍中央軍營(現在九龍公園位置)、 槍會山軍營及京士柏 (King’s Park) 佔據大量城市中央地段。
1900-1905年當時香港殖民地政府及本港駐軍因為京士柏軍用預留地段 ( King’s Park Military Reserve )而引起爭議 ,雙方堅持己見。 陸軍部指派路易斯上校 ( Colonel J.F. LEWIS )來港化解爭議及對香港防衛進行軍事評估 。 經路易斯上校進行調解,最後駐軍及殖民地政府解決問題並簽訂了協議及制定香港軍用地段佔用及收回程序。
殖民地政府以特定條件收回 KING’s Park 步槍靶場,並以特惠條件租地給軍部設置九龍城步槍場。根據資料,九龍城步槍靶場( W.D.L. No. 18 )佔地達 93.20 英畝,而靶場軍用預留地段 ( Military Reserve )佔地達 162 英畝。大概包括橫頭磡、摩士公園、樂富及部份黃大仙一帶。
其後路易斯上校編寫了一份《備忘錄總集及雙方協議》文件,該備忘錄內有一份列表列出1905年陸軍部在香港佔用中的 64個軍事地段,當時未有使用WDL編號。但是在同一文件中之後有加上用紅筆的註釋 – 寫上地段的WDL編號。
1920年代殖民地政府打算收回域多利駐地部份地段(現在金鐘一帶)馬己仙峽道軍用療養院及松林/西高山土地,因爲之前已經有協議及制定了軍用地段的佔用同埋收回程序,當時請咗英國測量師 Sir John Oakley 進行評估土地價值,經過一輪討價還價,該批軍事地段於 1920-1930 由政府收回。政府 1900 – 1940年軍用地段戶口檔案( Hong Kong Colonial Military Lands account ) 記錄了殖民地政府及軍部就有關軍事用地的交易資料、土地價值及土地契約編號等資料。
暫時我們已知,香港有 70 個 W.D.L. 地段,從資料推測於1930年前後把 1905年路易斯上校備忘錄內 64個地段名單轉換而成,我們從官方文件最早於1936年PWD工務局報告中使用 W.D.L. 地段編號。亦從歷史檔案館尋獲 1928年 輔政司 Colonial Secretary 檔案(編號:C.S.O. 3667/1928) 確認軍 事地段編號系統起源於當時LAND OFFICER 提出的建議 ,經工務署及輔政司同意後執行。
因爲大部份軍用地段是永久地權 ( FREEHOLD ) ,如土地由軍部從民間購入,則地段會保持原來的租賃產權 ( LEASEHOLD ) 。軍用地段的地契如果只使用地段名稱,將難以分辨地段位置及相關記錄及文件,因爲 LAND OFFICE建議從 1905年 《路易斯上校備忘錄》內64個軍事地段清單,除去已經或即將歸還殖民地政府的軍事地段,列出 WDL No. 1 – WDL No. 23 的清單。 W.D.L. 軍用地段編號系統,一直使用直到 1964年陸軍與皇家空軍、皇家海軍重組爲英國國防部 Ministry of Defence 後軍事地段改稱為「國防部地段 Ministry of Defence Lot」 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