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石 / 界碑 (Boundary Stones / Boundary Marker)
以有形實質去劃分界線,亦是城市建設的重要標記。香港最多人認識的界石是1902年豎立於嶼北界碑、嶼南界碑及西涌界碑,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定立下的香港現在的界址。
界碑是一種邊界標記物,以辦別一個區域及另一區域之間的邊界位置,例如國家、行政區、社區及私人土地的邊界。 近代的邊界談判中,國家的邊界多以經緯度作爲界線劃分,取代傳統的山川、河流等天然邊界。早期地圖上的經緯度,在實地測量上存有誤差和爭議,界碑可用於標示實際界線的位置及有象徵、紀念及標示擁有權。
界碑物料多使用花崗岩、大理石以及混凝土建造,一般設置於明確位置。碑石上會刻有資料,如機構或持有者,設立的年份及編號。界石雖然已經逐漸被科技取代,但其記錄了香港重要的開埠歷史。在城市和郊野中,屹立百年見證城市的變遷。
香港常見界石的種類及用途如下:
- 區域界石
- 地段界石
- 軍用地段界石
- 三角網測站
- 鄉村界石及問路石
- 紀念碑
- 公共設施辯認標簽
香港常見界石簡介
展拓香港界址專條 1898,滿清與英國簽署《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並於1902 樹立三座界碑,嶼北界碑、嶼南界碑 及 西涌界碑界定展拓香港界址。
中英界石 1899, 標明英國租界的分界,直至現在仍然為法定標記。現有界石於1905設置,亦於1948再次重置,界石面向英界有英文 Anglo-Chinese Boundary 1899,而面向華界則有「光緒二十四年中英地界」字樣。
九龍水塘集水區界石 1902, 英國於1898年根據《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取得界限街以北的新九龍及新界後,為了提供食水給新九龍及新界南部,香港政府於1901年在針山以南及畢架山之西一帶展開興建水塘的工程,並於1906年落成啟用。 32 塊界石用於豎立界定集水區範圍,現存有確認到位置約25塊。
維多利亞城界石 1903,又被稱為四環九約界石。在一九零三年豎立界定維多利亞城範圍。界石約高一米,上面寫上「CITY BOUNDARY 1903」字樣,現存界石共有九塊。
舊總督山頂別墅界石1910, 按照記錄共設置15塊,1977 年,古蹟辦在柯士甸山道發現一塊刻有“GOVERNOR’S RESIDENCE”字樣的界石,前市政局於 1978 年將界石置於涼亭的東北角。其後有市民在夏力道發現另一塊界石,此界石最後被遷 移至上亞厘畢道的前總督府外。2007年AMO地面勘查的發現包括 8 塊於 1910 時豎立的界石(其中一塊倒塌 了的界石已被AMO收集)。現存己確定位置界石爲10塊。
長洲界石 1919 香港政府頌佈「Ordinance No. 14 of 1919」,規定在長洲南部建屋,必須向政府申請,以劃清華洋界線。政府在界線上豎立15 塊界石作界線,界石以花崗岩修琢而成,正方柱體尖頂,高約半米,上面刻有以下文字:B.S. No ( 編號1至15 )、「ORDCE No. 14」及 「1919」。
地段界石 指由地政總署測繪處設置,用白花崗岩或混凝土板造成,以劃定一幅土地的界線的界線標誌。
軍事用地界石 香港政府以法例「Military Installations Closed Areas Order Cap. 245」指明的地區及建築物為禁區,現在表列 19個地區,主要是軍營、練靶場及其他軍事設施。而1997前 英軍 主要用 WDL 劃定軍事用地!
三角網測站 爲繪製地形圖的三角測量基準點,一般會設置在一地區中視野範圍較大的地點。每一個三角測量站也有專屬的編號、名稱、位置、方格網坐標、高度等資料。由於三角測量站標石多數設於山頂位置,坊間亦俗稱為標高柱。